今天要講的主題是【懲罰】
很多家長、老師、治療師、自己的父母
其實都有懲罰過小孩的經驗
甚至自己的小時候都有被打的的經驗
平常除非是逼不得已
否則誰喜歡懲罰小孩呢?
懲罰方式
1.打
對懲罰者來說最容易的方式之一,也是以前自己的爸媽一定會使用的方式,副作用最大,孩子可能會受傷,日後也可能會學習到用暴力就可以解決問題,甚至會因為害怕被打而開始說謊,或是單純只是因為害怕被打而不做那件事,並非理解真正的道理。
2.罵
是一種用的好讓孩子可以檢討自己,用不好讓小孩自信心低落的一種方式,我認為家長要罵小孩之前要先想好怎麼罵怎麼跟孩子說明,要有意識的罵而不是讓自己的情緒操控自己而脫口而出難聽的話。
3.限制遊戲時間
建議可以用預先告知的方式,例如:小孩在公共場合亂跑,可以在小朋友跑得當下告訴他,若不停下來好好地走,回去就要減少他可以玩遊戲的時間,但這個通常要家長說到做到,例如每次都讓孩子當天表現好,可以玩40分鐘的遊戲,孩子表現不好依嚴重的程度減少5-10分鐘,並真的在遊戲時間時計時給孩子看,適合已經有數字概念的孩子。
4.取消獎勵
和3的方式類似,但可以是原本要送小朋友某個禮物、帶小孩出遊,因為比較嚴重的行為而取消小孩獲得獎勵的資格,可以和5共同使用,例如因為小孩違反規定而不帶小孩周末去夜市,那罰撐手10分鐘就可以讓小孩還是這周末去夜市。
5.體能懲罰
有罰站、罰蹲、罰撐手等讓小孩覺得做這些事情很累,因而害怕做這些事情而減少犯錯機會,我認為是可以視小孩體能狀況而嘗試的方式,因為其實適當的體能活動不僅可以提升體力,也可以提升個案的警醒度及專注力,但如果可以的話要預先告知,如:忘記帶功課回家,只好把寫作業的時間拿來做體能活動,如:蹲站一百下。但也建議家長平時也要多讓小孩多做一些體能的活動,並非等到要懲罰時才讓小孩運動。另外罰站我認為是讓小孩在躁動時,藉由情境的轉移,讓他們冷靜下來,回到課堂才能繼續上課。
【注意事項】
懲罰要拿捏到恰當好處才是關鍵,若懲罰的太重,或是對孩子來說不痛不癢,那就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,當然,我會建議家長多給孩子一兩次機會,並在懲罰前跟孩子說再給一次機會,下次再犯可能會得到怎樣的懲罰,並注意不要因為懲罰而讓孩子不僅失去自信,且親子關係越來越差。